谷子财富

打击黑恶犯罪:正确认识私募 远离非法集资

来源:互联网 
浏览次数:55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正确认识私募 远离非法集资


当前,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进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,情况更加复杂、任务更加艰巨。针对一些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情况,向市民普及金融知识,提高防范金融风险意识,提升识别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,非常重要。近几个月来,私募基金“爆仓”的消息频出,对于投资者来说,正确认识私募、避免投资误区,必须学一点“防坑”技巧。

  私募基金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体募集的资金。与之对应的公募基金是向社会大众公开募集的资金。“私募很容易成为‘非法集资’”,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专家告诉记者,两者的区别就是是否面向一般大众集资,资金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,如果募集人数超过50人,并转移至个人账户,则定为非法集资。

  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,投资者首先要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其合法合规性,就是通过中国证券基金协会信息公示网址(http://gs.amac.org.cn/)查询,看基金是否在中国基金业协会进行过备案。其次,在了解基金基本信息的过程中,主要关注以下四点:

  机构诚信信息,被列入异常机构、失联私募等都需要注意,协会特别提醒的也要注意;

  公司注册资本,如果私募的实缴资本不足100万或比例没有达到注册资本的25%,就需要注意了,说明这家机构没有资金保证其有效运转;

  公司高管是否具有基金从业资格,证券私募高管要求全部有,股权私募是至少两名,如果私募高管列表里多位是“否”,需要小心;

  私募备案产品信息,如果这家机构登记满6个月还没有备案一支产品,就要小心了,另外点进去看这些产品,应披露、按时披露、未披露信息的情况。还可以看看法律意见书等情况,是否要求公示,有没有公示。

  此外,还要学会一些“防坑”小技巧,例如投资私募基金时,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询问基金管理机构收取哪些费用,如何收取,是否有收益分成,分成的基数和时间如何计算,计提方式是什么。警惕非法私募“年化收益30%-50%不再是梦想”“保证固定收益8%”等号称保本保收益、高收益、无风险、稳赚不赔、赚钱才是硬道理的虚假宣传。在面对亲朋好友等熟人的推荐时,也别忘了仔细查看格式化的基金合同,核查基金管理人和产品。

  私募产品具有高风险属性,投资者应树立“投资风险”“买者自负”意识,抵制“高收益无风险”噱头的诱惑,避免购买存在风险隐患的私募产品。